三国杀魏延技能怎么用 魏延技能及玩法教学
导读词:狂骨,技能,武将,新版,角色,张牌,伤害,体力
在三国杀游戏中,魏延是蜀国的一位武将,技能调整过,很多小伙伴想上手玩魏延,那么三国杀魏延技能怎么用呢?对此有疑问的小伙伴,下面一起来看看三国杀魏延技能及玩法教学吧~
三国杀魏延技能使用攻略2023
一、武将技能
4勾玉:
旧版
狂骨:锁定技,当你对距离1以内的一名角色造成1点伤害后,你回复1点体力。
新版
狂骨:当你对距离1以内的一名角色造成1点伤害后,你可以回复1点体力或摸一张牌。
奇谋:限定技,出牌阶段,你可以失去任意点体力,然后直到回合结束,你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X,且你可以多使用X张【杀】(X为你失去的体力值)。
二、技能分析
狂骨:
“狂骨”用的是魏延“脑后有反骨”的梗。所谓“反骨”,其实人皆有之;不信大家摸摸自己的后脑勺、脖子往上一点的部分,就会发现那里确实有一块小骨头(枕骨)。《演义》中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认为他“日后必反”,其实都是罗灌水为了讲故事而杜撰出来的。不过让我比较费解的是,魏延的反骨和他会吸血有什么必然关联呢?这里只能强行帮Kayak解释一下了——因为魏延性格比较高冷,而影视作品里的吸血鬼也很高冷,所以魏延=吸血鬼。
因为改版前的“狂骨”在满血的时候毫无用处,所以魏延几乎成了不动白的代名词。在改版之后,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因为魏延可以选择摸牌了,而且回血/摸牌的决定权在魏延自己的手上。当然,新版“狂骨”的触发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必须对距离为1以内的角色造成伤害才行。以下,我们就结合军争牌堆的构成,谈谈“狂骨”这个技能的收益。
如果我们只考虑直接伤害牌,那么军争160张牌中包含了:44张【杀】、3张【决斗】、3张【火攻】、3张【南蛮】、1张【万箭】。假设所有角色都没有装备+1或-1马,那么与魏延距离为1的角色数为2。因此,在上述5种伤害牌中,【南蛮】、【万箭】的潜在收益目标为2,而其他牌的潜在收益目标为1。
然后我们再假设:进攻牌只有一半能造成伤害,即所有伤害牌能触发“狂骨”的概率为50%。那么,平均每张牌能触发狂骨次数的期望为:(44*1+3*1+3*1+3*2+1*2)*0.5/160= 0.18。
虽然“狂骨”可以为魏延带来一些额外的过牌,但由于过牌效果不显著,且有时候魏延会选择回血,所以我们仍然可以把魏延看做一个摸牌白,即3轮能摸10张牌。10张牌能触发“狂骨”的总次数约为1.8。
那么,每次“狂骨”能带来的收益是多少呢?我们假设魏延发动狂骨摸牌和回血的概率是2:1(因为魏延一般不会成为敌方的集火目标,所以回血并没什么用),那么魏延发动1次“狂骨”的平均收益就是1.33。
综上,魏延“狂骨”在3轮内每轮的平均收益为:1.8*1.33/3 = 0.80。虽然这个收益在目前“20将杀”的环境下有点不够看,但比起原版魏延确实是提高了不少。
奇谋:
魏延的新技能“奇谋”,说的当然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了。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向诸葛亮献策——由自己带一万精兵走子午谷,诸葛亮则率领剩下的部队走斜谷,两军从阳平关一起出发,左右夹击、直取长安。这个计划可谓非常冒险:虽然走子午谷可以从阳平关(今陕西汉中市)直接到达魏国的西线大本营——长安,但子午谷全长约330公里,并且地势险要,非常容易被埋伏。诸葛亮正是因为觉得此计划太过凶险,所以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就成了三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
客观的说,诸葛亮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蜀国的兵力本来就少,而且带兵打仗并不是魏延这种“大力出奇迹”能解决问题的;作为三军统帅,诸葛亮承担不了奇谋失败的后果。毕竟从子午谷长途奔袭,一旦被司马懿洞察到,魏延和诸葛亮基本就是“带队送团灭”的结局,直接GG。如果当时诸葛亮真的采纳了魏延的“奇谋”,估计罗灌水就要哭晕在厕所了,因为《演义》至少得被删掉40回。
回到技能上来,“奇谋”的直观效果就是——能不能伤敌一千不管,我方先自损八百助助兴。这倒是与历史上的“子午谷奇谋”十分相似,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
“奇谋”是一个限定技,只能用作一轮的爆发,往往是在魏延够不到敌方关键人物、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当然也有例外,我会在下文的“使用魏延”部分提及)。“奇谋”的收益很难衡量,因为魏延必须先自损1-4血,等同于先创造2-8的负收益,然后才有可能通过额外出【杀】、放AOE等把这些负收益填平。虽然从收益论的角度上说,“奇谋”这个技能在80%的情况下都是负收益的,但一局比赛的胜负,有时候不能简单的用收益论来衡量。
举个栗子,假设有个4血武将的技能是“【自爆】限定技,在你的出牌阶段,你可流失X点体力,然后你对另一名角色造成X点伤害(X为你的当前血量)。”那么从收益论的角度上看,这个武将就是个0收益的白板,比关羽还废;但实际上,这个武将的强度并不低,因为他可以直接换掉敌方的任何一个核心,比如鲁肃、荀彧这些。魏延的“奇谋”与此相似,这个技能的战略意义要大于实际的牌差收益——也就是说,魏延可以牺牲自己,偷掉敌方人群中的核心武将。这种“兑子”对于团队来说,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收益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奇谋”的期望近似当做0。那么,新版魏延的技能收益全部来源于“狂骨”,平均收益为+0.8每轮。
三、适应身份
身份适应性:
主公:1/5
点评:有一定的回复能力,但其本身强度不足以带领忠臣战胜反贼。
忠臣:1/5
点评:有一定的爆发能力,但缺乏稳定过牌,本身也不具备嘲讽作用,不能很好的替主公分担火力。
反贼:1/5
点评:基本上也就是作为2、8位盾边反出场,抗抗压、偶尔骚扰一下主公,很难与其他反贼产生什么配合。
内奸:2.5/5
点评:缺点:控场能力不足。优点:嘲讽低,能蓄爆,单挑能力优秀。
位置适应性:
远忠近反。
四、策略打法
角色定位:
新版魏延在军争场的角色定位接近于界张飞。
首先,新版魏延和界张飞都属于“远忠近反”的武将,因为他们很容易被卡距离;其次,魏延和界张飞都依赖一波【杀】的爆发,界张飞是通过“替身”之后“咆哮”实现的,而魏延是通过“奇谋”之后“狂骨”过牌连续出杀实现的。所以拿这两个武将进行比较,无论从功能还是技能强度的角度上看,都比较合理:
魏延的优势:
(1)限定技“奇谋”能为魏延提供关键的距离,配合AOE使用可以产生大量的过牌。
(2)“狂骨”可以为魏延带来额外摸【杀】的机会。
界张飞的优势:
(1)限定技“替身”能回复血量,同时摸牌,增强了张飞的生存力和血量威慑力。
(2)有不只一次爆发的机会,蓄爆能力略强于魏延。
综上,新版魏延可以看做是一个技能可控性更高,但收益方差较大的界张飞。
使用魏延:
魏延需要考虑的情况无外乎以下两点:
(1)“狂骨”摸牌vs回血:
由于新版魏延的强度仍然达不到能吸引嘲讽的程度,所以大部分时候,魏延都应该优先考虑摸牌。魏延是2血、3血、还是4血对局面都没有太大影响,所以,不能怂。只有一种情况需要优先考虑回血,就是你不回血就要额外弃牌的时候。
(2)何时发动“奇谋”、扣多少点血:
何时发动“奇谋”、扣多少血,大概是魏延操作的一个难点了。在此丞相仅给出一些自己的经验:
(i)“奇谋”尽量早用,最好在开局第1、2回合用掉。因为此时魏延的血量和手牌尚且充裕,因此“奇谋”的选择余地较大。只要队友确定了集火目标,魏延就可以用“奇谋”参与集火,争取早点打出人数优势。
(ii)“奇谋”选择扣多少血量,一般取决于魏延与集火目标的距离。假设魏延与目标的距离为2,那么只要扣1血就可以够到了。但是“奇谋”扣血也不是能少则少的,在以下2种情况下,应适量增加扣血数:
(a)你手中【杀】的数量很多,而集火目标又缺【闪】时。举个栗子,敌方3血鲁肃1手牌(可能是闪,可能不是),与魏延的距离为2,此时魏延只需要扣1血就可以杀到鲁肃了;但如果此时魏延手上有3张【杀】,那我的建议是直接“奇谋”扣3血。如此一来,魏延可以出4张【杀】,那多出来的一张【杀】是预估自己将要“狂骨”摸到的牌。即便鲁肃剩下的1张牌是闪,那魏延也可以保证自己能“狂骨”2次,过2张牌;而过2牌就有一半以上的概率能摸到另一张【杀】,一波4杀很可能把鲁肃秒掉。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能扣2血,然后3【杀】把鲁肃打到1血,自己通过‘狂骨’回复2血呢?”对此,还是那句话:“玩魏延不能怂!你都已经选魏延了,不拼死打一波还能赢?”
(b)你手中有【南蛮】或【万箭】时。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量过牌;队友面对A也尽量配合一下,暂时把魏延当做李典、安慰一下自己吧。
对抗魏延:
魏延本身强度并不高,只需要注意卸掉他的-1马就行了;等他发动“奇谋”自己把血线压低,再一波秒掉他。
五、配合克制
配合:
1.能包养【酒】、【杀】的武将,比如周仓、陈宫、刘协、何太后等。
2.能帮助魏延在回合外造成伤害的武将,比如陈宫、刘协、貂蝉、法正等。
克制:
1.一些经常用手气卡刷非基本牌的武将,比如黄月英、SP貂蝉等。这些武将喜欢刷一手锦囊、菊花刀什么的,魏延有可能“奇谋”+“狂骨”,连摸几个【杀】将他们带走。
被克制:
1.偷牌流武将,比如张辽/界张辽、张郃、刘封、步练师、鲁肃等。这些武将能让魏延无法蓄爆。
2.对【杀】和锦囊有防御光环的武将,比如卧龙诸葛、钟繇、界甘宁等。
六、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新版魏延相比旧版来说,的确是有所加强,但加强幅度不足,仍难以适应目前军争局的强度。新版魏延的用法更接近于界张飞、高顺这样的一波流菜刀武将,因此开局用手气卡刷一些【杀】还是有帮助的。比起一些短手菜刀武将来说,魏延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相信,“奇谋”确实有可能创造奇迹。只要能在“奇谋”的回合秒掉敌方关键武将,那魏延就可以安心去了,剩下的交给队友carry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