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3机枪图片, MG3机枪简笔画图片
导读词:机枪,通用机枪,轻机枪,扳机,中国,子弹,火力,枪管
MG3 7.62毫米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机枪。世界上最先进的轻机枪中国最先进的轻机枪是QJY88型5.8毫米通用机枪,称为通用机枪(又称两用机枪),它是一种既有重机枪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又有轻机枪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的优点的机枪,参照MG3通用机枪的出现,中国要自主研发机枪,按下扳机后,铁头落下释放枪栓,枪栓回位弹簧推动枪栓回位。
1、MG3的原理
从按下扳机开始,整个自动循环如下:当枪停止射击时,枪栓挂机。按下扳机后,铁头落下释放枪栓,枪栓回位弹簧推动枪栓回位。枪机将子弹向前推,子弹在弹链、受弹座进弹口、压弹板和枪管导弹斜面的引导下正确入膛。此时,桶已经放回原位。由于锁紧滚轮处于机头锁紧槽的死点位置,虽然有楔铁的作用,但不能向外伸出。因此,在辊子和外壳之间没有接触或摩擦。
滚轮不仅沿接合套内的凸轮槽向外运动,还沿鼻部上的槽运动,使滚轮支撑在鼻部与接合套的锁紧支撑面之间,套筒与鼻部被夹紧。一旦滚子被楔铁完全挤出,由楔铁驱动并在两个滚子之间向前移动的撞针立即撞击底火并发射子弹。击发后,火药气体的压力通过弹壳底部作用在枪栓上,使枪栓和枪管合二为一。因为枪配有炮口后退辅助装置,所以在炮口处形成一个膨胀室。
2、HK21通用机枪的介绍
HK21是G3系统的机枪型号,HK21E是HK21系列机枪的原型号,E代表出口型。其实直到现在,MG3通用机枪还是德军的标准装备,HK21E主要是出口,然后供应德国,主要是美国、挪威、巴西、葡萄牙以及一些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国有部队使用。HK21E是第一个改进产品,HK21A1,历年来还有各种改进产品。
3、世界最先进的轻机枪
中国最先进的轻机枪是QJY88型5.8毫米通用机枪,称为通用机枪(又称两用机枪)。是一种既有重机枪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又有轻机枪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的机枪。近几十年来,各国研制的新型机枪大多是通用机枪。国产QJY88型5.8毫米通用机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武器。该枪重16公斤,全长1321毫米,枪管长600毫米。
机枪配有翻转式孔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保证远距离射击精度和夜间作战能力。该枪于1999年7月设计完成。现已投入量产,将陆续装备部队。与国外通用机枪相比,QJY88型5.8毫米通用机枪优势明显:一是采用了工程塑料、铝合金等新材料和金属表面磷化等新技术,重量轻,机动性好。二是火力凶猛强大,射击方式转换快。
4、解放军为什么不仿制MG3通用机枪?
参照MG3通用机枪的出现,中国要自主研发机枪。MG3 7.62毫米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机枪。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后,该枪由MG42机枪的7.92毫米口径改为7.62毫米,发射北约7.62毫米标准子弹。莱茵金属有限公司于1959年开始生产,型号为MG42。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营和步兵连装备的机枪主要是二战时期仿制苏联的53 /57重机枪,以及58联装机枪。这两挺机枪的技术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美苏军队,尤其是仿制苏联RP46机枪的58联装机枪。因为它们体积太大,无法替换,解放军迫切需要新的机枪来替换它们。
5、德国7.62毫米MG3机枪的现役
MG3仍然是现代德军装甲战车和其他军车的主要子武器,如豹2坦克、PzH2000、马尔德步兵战车、ATFDingo和LKW2to。也是步兵班/排使用的机枪的性能数据。口径7.62mm,初速820m/s,有效射程配两脚架800m和三脚架2200m,理论射速700 ~ 1300发/分,战斗射速250发/分,自动方式为短后坐闭锁方式,中部(滚轮)射击方式为连发方式,弹链1255mm,枪管长度(含枪管接头)566 mm。
6、二战后的MG3机枪
二战后的MG3机枪二战期间,MG42通用机枪以其强大而迅速的火力,让一个刚刚参战的国家的士兵怀疑人生,很多人变得厌恶战争。“电锯”这个外号最早是一个国家的士兵叫出来的。至此,MG42通用机枪闻名于世,成为步兵手中的有力武器。旷日持久的二战终于结束了。军方在MG42通用机枪的基础上,将其改为MG3机枪,但口径由7.92毫米改为标准的7.62毫米,成为其他许多国家的标准装备。
全枪高度通用与原来的MG42通用机枪。采用链式供弹机构,双向供弹,单向供弹。枪长1.255米,射速每分钟7001200发。MG3机枪动作可靠,火力凶猛,结构上广泛应用于冲压件等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所以成本低。至今仍是装甲战车等军用车辆的主要车载机枪,也是步兵班、排的机枪。
7、MG3通用机枪
德国陆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采用的MG42通用机枪MG34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现代通用机枪。由于具有链条供弹和快速换炮管的能力,MG34的持续火力比BAR或ZB26等轻机枪更强,重量比其他持续火力相近的重机枪(如马克沁、维克斯)轻得多,MG34虽然性能很好,但也有缺点,就是对灰尘比较敏感,尤其是在泥泞寒冷的东线。另外,MG34的生产成本太高,耗时太长,即使工厂满负荷运转,也无法满足战争扩大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