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刀手游射利活动哪里领,洛杉矶之战游戏按键
导读词:将军,三国,东汉,尚书,汉武帝,秦时,军事,曹操
1,洛杉矶之战游戏按键
和CS还有CF差不多,开镜好像是E ,扔雷是G ,shift是跑但不可以攻击敌人.想爆了头,希望对你有帮助。这是我第一次回答问题希望您采纳
2,畐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逼 ~迫。~促。~命。~使。~问。~租。~债。 幅 ~度。~员。福 造~。祝~。~利。~音。~相。富 ~裕。~强。~豪。财~。~国强兵。辐 ~射。 蝠 蝙~。匐 匍~。副 ~业。~品。~食。~刊。~歌。~产品。~作用。鶝 ~鶔。
逼,逼迫副,副食福,福气富,富贵幅,一幅辐,辐射褔基本字义1. 充满。2. 符合:“宜蒙纳许,以~海内欣戴之望。”蝠,蝙蝠
逼,副,福,富,幅,辐,褔,蝠
副 副队长福 幸福富 富裕幅 一幅
副,副食;福,福气;褔,“宜蒙纳许,以~海内欣戴之望。”幅,篇幅;辐,辐射;蝠,蝙蝠;富,富贵;逼,逼迫;
3,水养富贵竹叶子变黄枝叶下垂没精神
富贵竹水养技巧 富贵竹插瓶水养应掌握如下要点: 1.入前要将插条基部叶片剪去,并将基部用利刀切成斜口,切口要平滑,以利吸收水分和养分。每3天-4天换1次清水,10天内不要移动位置或改变方向,约15天左右可长出银白色须根。 2.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减少后才能及时加水。常换水易造成叶黄枝萎。 3.生根后要及时施入少量复合化肥,则叶片油绿,枝干粗壮。若长期不施肥,,植株生长瘦弱,叶色易发黄。但施肥不能过多,以免造成 "烧根"或引起徒长。春秋两季每月施l次复合化肥即可。据资料介绍,水养富贵竹为防止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少量营养液,即能使叶片保持翠绿。 4.不要将富贵竹摆放在电视机旁或空调机、电风扇常吹到的地万,以免叶尖及叶缘干枯。 你的水培富贵竹(开运竹),出现叶片发黄现象,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寻找原因:一是检查水质,主要是看根系是否新鲜,如因水质原因导致根系腐烂,则应换用凉开水。二是检查摆放场所的光照条件,如光线过暗、闷热不通风、空气干燥等,均会造成叶片发黄;但如果摆放的部位光线过强,同样也会造成叶片发黄、失神。 对于出现叶片发黄的富贵竹该怎么办呢?若为光线原因所致,可先将黄叶剪去,对腐烂的根系也应一并剪去,再为其创造一个清洁、适温、凉爽、湿润和有较好散射光的环境。如果是水质不洁所导致的根系腐烂,可先剪去黄叶,症状不严重时,宜经常换水,将其摆放于通风而又阳光较为充足的位置,进行恢复性养护;症状严重时,应适当喷施农药或在水盘中加入少量杀菌剂。 其它问题“ 你的富贵竹叶片黄可能是因为温度低造成的。 它为常绿木本,性喜高温、高湿环境,也耐荫、耐涝,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冬季温度低于10℃时,叶片会泛黄脱落。 它作为室内观赏,一般不在富贵竹的浸泡液中加入营养成分,以防茎节腐烂,用隔夜的自来水或凉开水放养为好,可每隔10天至15天更换一次,夏天每5天至7天更换一次,但每次只需倒出一半,加入新的一半,不宜全部换去,否则根系会适应不了。如果要使水养的富贵竹继续生长,则可在浸泡液中,加入少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浓度可控制在0.1%左右,每到半月更换一次,也可将肥液喷施于叶面上。当其生长出较多的新芽时,应及早剪去病芽、染虫芽,否则会对整盆富贵竹带来损害;对瘦弱芽、“霸王芽”等,在不影响富贵竹整体造型和观赏的前提下,给予适应的疏剪也是很有必要的。添了恬静、温暖和幸福的气氛。 不光是温度低,空气湿度小,较干燥,也会出现这样情况的. 富贵竹原产加那利群岛及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现我国广泛引种栽培。其性喜高温高湿环境,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也能耐阴。适生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温度为10℃。 富贵竹用扦插繁殖。扦插大多是结合整形修剪时进行。生长多年的富贵竹随着植株长高,茎干基部往往叶片脱落,株形变差;可于生长季将茎于截成长5—10厘米作为插穗,将其扦插于蛭石或河沙中,一般1—2周即可生根抽芽。 富贵竹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种植,也可用椰糠和腐叶土另加少量基肥作为培养土。管理上关键掌握好湿度和温度。生长季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过于干燥会使叶尖干枯;冬季盆土不宜太潮,但时常要向叶面喷水,同时注意做好防寒工作,以免叶片泛黄萎缩以至脱落。在生长旺盛的5—9月每月施液肥或颗粒状复合肥2—3次,以保持叶片青翠亮泽。它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长,要避免烈日直射;若暴晒或干燥会使叶面粗糙、枯焦,缺乏光泽,降低观赏价值。
水培富贵竹: 出现叶片发黄现象,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寻找原因:一是检查水质,主要是看根系是否新鲜,如因水质原因导致根系腐烂,则应换用凉开水。二是检查摆放场所的光照条件,如光线过暗、闷热不通风、空气干燥等,均会造成叶片发黄;但如果摆放的部位光线过强,同样也会造成叶片发黄、失神。对于出现叶片发黄的富贵竹,若为光线原因所致,可先将黄叶剪去,对腐烂的根系也应一并剪去,再为其创造一个清洁、适温、凉爽、湿润和有较好散射光的环境。如果是水质不洁所导致的根系腐烂,可先剪去黄叶,症状不严重时,宜经常换水,将其摆放于通风而又阳光较为充足的位置,进行恢复性养护;症状严重时,应适当喷施农药或在水盘中加入少量杀菌剂。 盆栽富贵竹: 黄叶的原因很多,下面是我给你提供的富贵竹叶子发黄的原因和救治方法: 灼黄:强烈阳光直射到富贵竹上,易引起花卉叶梢、叶缘发枯,叶片朝阳部分出现黄斑。移到阴处即可。 缺光黄 长时间置荫蔽环境,叶片得不到足够阳光,不能形成叶绿素,整株叶片变黄继而脱落,补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肥黄: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的花卉发黄,表现在新叶顶尖出现干褐色,一般叶面肥厚而无光泽,且凹凸不舒展,老叶片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严重的用大量清洗冲洗部分肥料。 缺肥黄:表现在嫩叶颜色变淡,呈黄或淡绿色,而老叶比较正常或逐渐由绿转黄。平时薄肥勤施并适时加一些矾水(富贵竹是观叶植物,应施以氮肥为主的肥料)。
4,帮我推荐一首古诗和一篇文章古诗不要初中和小学学过的最好有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古诗我推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为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特别特别的美哦!文章是要古文还是现代的啊?古文的话劝学是不错的啊。
文章是没有,曲到有一首,不知你喜不喜欢《小桃红.清明》:普照崂陇三春翠,祭台篆香缈。俗世荣贵有何用?南柯梦,唤醒樱花舞落尘。荒冢清烟,年年依旧,玉壶倚碑眠。 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你在网上查不到…作者自然你想的到是谁都了!祝你天天开心
劝学 唐代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原文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或者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我经常计算球形罐的重量和容积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如果计算公式或计
最好的是自己的Excel里遍一个简单的公式。以后自己输入球半径,壁厚,里面所装液体密度,就可以计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一劳永逸。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
6,文竹怎么种才不会死并开的很茂盛
文竹栽培管理 文竹喜暖,冬季宜向阳。冬季若将其长期放在见不到光线的地方,通风不良或寒冷,均易引起枝叶枯黄。此时可将其移放到有阳光的温暖处,室温保持在12℃-18℃之间,适当控制浇水,可以逐步恢复正常。 文竹怕烟尘,若遇到有毒气体,则枝叶易发黄。为此,养护时应注意将其放在清洁的环境中。文竹宜肥沃土壤,若长期没有换土加肥,养分供不应求,就会出现枝叶发黄现象。此时,需每周浇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化肥,并及时浇水、松土,这样不久即可由黄转绿。如施肥过浓或施未腐熟肥料,均易引起“浇根”,导致叶子干枯、脱落。这时,需要倒盆除去肥料,并用清水冲浇土坨,然后换进新的培养土。 文竹喜半阴,忌强光。如夏季将其放在阳光直射处养护,极易造成枝叶枯黄。这时,应将花盆移到阴凉处,经常向枝叶上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受害轻时,大都可以恢复如初。 竹喜湿、怕旱,忌过湿、水涝,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掌握适宜的盆土水分是文竹日常养护的一大关键。平时如浇水过多,造成盆上长期过湿或积水,会造成根系生长不良,进而引起烂根。表现为地上部先是枝叶徒长,继而叶梢黄化枝叶渐渐枯黄、落叶,新长出的嫩芽中途枯萎,三年以上的藤本植株则出现大量落花、落籽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浇水过少则盆上过干,造成叶黄枯梢,小枝脱落,体态干瘪,同时落蕾落花。固此应始终让盆土处于间干间湿的交替状态,如发现盆上过湿,切莫再继续浇水,应通过松土、换盆、疏通底孔,促使多余的水分迅速散出。
整形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由于文竹叶形秀丽,雅丽脱俗,常以盆栽置于书架、案头、茶几上,美化居室。但由于它生长迅速,小巧秀丽的外形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必须加以整形。现将整形方法介绍如下: 1、盆控法:花盆与植株的大小比例应为1:3,这样可限制根系的生长,保持株型大小不变。 2、摘去生长点:在新生芽长到2--3厘米时,摘去生长点,可促进茎上再生分枝和叶片,并能控制其不长蔓,使枝叶平出,株形不断丰满。 3、利用文竹的趋光性:适时转动花盆的方向,可以修正枝叶生长形状,保持株型不变。 4、物遮法:即用硬纸片压住枝叶或遮住阳光,使枝叶在生长时,碰到物体遮挡便茎转或弯曲生长,从而达到造型的目的。 5、几种造型法的综合运用: (1)塔式:选2--3枝高而挺拔秀丽的茎干为主峰,摘去茎上各个生长点,定株高为30--35厘米。余下的枝干和新生的茎干不要高于主峰。对新生芽,可视其茎的粗细来决定是否摘去生长点。若其茎比主峰的茎粗,应摘去,若比主峰的细,则不必摘,任其生长。与此同时,还需利用物遮法和其本身的趋光性不断调整株形。 (2)双丛式:在盆中栽植一高一低两株文竹,高者30厘米左右,低者18厘米左右,生长期间再象塔式文竹那样造型即可。 (3)自然式:以文竹自然生长的株型为主,仍采用摘去生长点,物遮和利用其趋光性等基本方法,使枝叶舒展,给人以自然的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对文竹的整形必须与控制肥水结合进行。即在室温15--18℃时,每周浇一次透水,使盆土保持湿润(以手指可按下为宜)。不施肥或少施肥。 繁殖方法文竹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种子白12月至翌年4月陆续成 熟,成熟浆果为紫红色。当果实变色时及时采收种子,并将种皮 除去、种子晒干,然后播于河沙和腐叶土等量混合的基质上,覆 上土(不宜太厚),浇透水,保持湿润。在温度20-30℃时一个月左右即可发芽。当苗高5厘米以上时即可移栽入小盆。-般3-5 年生的植株生长较茂密,可进行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春季进行, 用利刀顺势将丛生的茎和根分成2-3丛,使每丛含有3-5枝芽, 然后分别种植上盆。分株时尽量少伤根系,分株后注意保湿和遮 阴。 1.播种繁殖 文竹的浆果于冬季陆续成熟。当浆果变成紫黑色时,即可采收。浆果采收后,搓去外果皮取出种子。漂洗干净后即可播种。如室温低于15C,则应等到春暖后再行播种,其间应沙藏、播种,以室内盆播为主,一般点播于浅盆,粒距二厘米,覆土不宜过深,浸水后用玻璃或薄膜盖上,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盆土湿润,放置于阳光充足处。播种后温度保持20C左右,25~30天即可发芽,在15C~18C时则需30~40天才能发芽,幼苗长到3厘米~4厘米高时,便可分苗移栽。 2.分株繁殖 在春季换盆时进行,将根扒开,不要伤根太多,根据植株大小,选盆栽植或地栽。分栽后浇透水,放到半阴处或行遮阳。以后浇水要适当控制,否则容易引起黄叶。栽培管理文竹盆栽常用腐叶土1份、园土2份和河沙1份混合作为基 质,种植时加少量腐熟畜粪作基肥,其栽培管理中最关键的是浇 水问题。如浇水过多,容易引起根部腐烂,叶黄脱落;如浇水过 少,盆土太干,则容易导致叶尖发黄,叶片脱落。所以,平时要 适当掌握浇水量,做到不干不浇、浇则即透,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炎热天气除盆土浇水外,还须经常向叶面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 入冬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在生长期,每月迫施稀薄液肥1-2次, 忌施浓肥,否则会引起枝叶发黄。当植株定型后可减少施肥量,以 免徒长而影响株形美观,并注意适量修剪整形。它适于在半阴、通 风环境下生长,要注意适当遮阴,尤其夏秋季要避免烈日直射,以 免叶片枯黄。在室内栽培置于有一定漫射光处较佳。 文竹是“文雅之竹”的意思。其实它不是竹,只因其叶片轻 柔,常年翠绿,枝干有节似竹,且姿态文雅潇洒,故名文竹。它 叶片纤细秀丽,密生如羽毛状,翠云层层,株形优雅,独具风韵, 深受人们的喜爱,是著名的室内观叶花卉。文竹的最佳观赏树龄 是1-3年生,此期间的植株枝叶繁茂,姿态完好。但即使只生长 数月的小植株,其数片错落生长的枝叶,亦可形成一组十分理想 的构图,形态亦十分优美。文竹可配以精致小型盆钵,置于茶几 书桌,或与山石相配而制作盆景。栽培技术文竹管理的关键是浇水。浇水过勤过多,枝叶容易发黄,生长不良,易引起烂根。浇水量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季节来调节。冬、春、秋三季,浇水要适当控制,一般是盆土表面见干再浇,如果感到水量难于掌握,也可以采取大小水交替进行。即经3~5次小水后,浇1次透水,使盆土上下保持湿润而含水不多。夏季早晚都应浇水,水量稍大些也无妨碍。 文竹虽不十分喜肥,但盆栽时,尤其是准备留种的植株,应补充较多的养料。文竹的施肥,宜薄肥勤施,忌用浓肥。生长季节一般每15~20天施腐熟的有机液肥~次。文竹喜微酸性土。所以可结合施肥,适当施一些矾肥水,以改善土壤酸碱度。 文竹应于室内越冬,冬季室温应保持10C左右为好,并给予充足的光照,来年4月以后即可移至室外养护。 地栽文竹,枝叶繁茂,新蔓生长迅速,必须及时搭架,以利通风透光。对枯枝老蔓适当修剪,促使萌发新蔓。开花前增施一次骨粉或过磷酸钙,以提高结实率。 作为切枝用文竹,在采收时选择长度达到上市要求的枝条压根剪取,每20枝一束包扎上市,一般冬季价格高于夏秋季价格20%以上。文竹更新文竹有两种培养形式。一种是将一年生幼苗栽人微型花盆或很浅的盘形盆景盆中,然后陈设在案头和花几上观赏,这种栽培形式应保持小巧的株形。因此用盆要小,上土要少,也不要追肥,可在两年内保持株型不变。从第三年开始,从根际上开始抽生蔓状枝条,一般要抽出60厘米以上才能展叶,这样的植株应改用另一种栽培形式。将原株脱盆后,先上入较大的泥瓦盆,然后在盆内插入梯形或简形支架,将枝蔓均匀地引到支架上。这样的植株开始进入开花结果阶段。 抽生枝蔓以后,后生枝蔓一年比一年长,在花场内多把它们栽在温室的地栽池内,同时搭设小型棚架,用来生产种子。家养文竹则没有地栽条件,也不可能在花盆上架设高大的支架或拍子,于是枝蔓越来越拥挤不堪,衰老的黄叶夹在里面,无法下手修剪,这就需要更新。 更新老株时首先要把株丛的上半部分全部剪掉,不然支架拆不下来。待支架拆除后,再从基部疏剪掉一部分过密的枝条,然后把留下的枝条自盆面向上30厘米左右处短截,中央的枝条留高些,四周的枝蔓留低些。如果在春季更新,到了夏季就能在留枝的中上部位长出一层雪片状叶丛,翠绿而茂密,并且层次分明,构成伞形,相当好看。来年才从盆士中向上抽生新的枝蔓,当新的枝蔓长长并展叶后,先把原来的老枝全部剪掉,再插设支架或拍子,任其攀缘,又能开花结实,使植株得到更新。养护注意一是防止日光过强,宜放在半荫处。文竹虽然喜温暖,但在强光下,叶梢突易枯萎。 二是防止浇水过多或太少。文竹虽喜湿润,但忌过湿。如果盆土过湿,排水不畅,会使根部沤烂。浇水太少或不浇水,会因文竹蒸发大、吸收小,造成叶焦梢脱。 三是防止有害气体的污染。文竹喜爱清洁和空气流通的环境,如果受烟尘、煤气、农药等有害气体的刺激,叶子便会发黄、卷缩以至枯死。矮化方法文竹的茎具有攀缘性,倘若任其生长,高可达数米,则失去轻盈之态。使文竹矮化的措施是: 1. 对于幼株,在春、夏生长旺盛季节不可多施肥,一般一月施一次肥即可。肥量也不能过大,要掌握清淡的原则。对于老株来说,最好少施肥或不施肥,只需在换盆时,利用换盆机会,在盆底填装新鲜土壤,或少量施肥。这样,不管幼株还是老株,都能保持稳定的生长势。 2. 注意经常修剪。文竹生长较快,要随时疏剪老枝、枯茎,保持底矮姿态。同时,及时剪去蔓生的枝条,保持挺拔秀丽,疏密有致而青翠。 3. 选用矮生文竹品种。矮生文竹茎无蔓性,能保持小巧玲珑之态。
7,三国时期的官职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问题太大,5分太少。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回答者:高压于 - 门吏 二级 9-3 15:20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